亞里士多德說過一句名言:“人們來到城市,是為了生活,人們居住在城市,是為了更好的生活”。而城市更新的目的,則是為城市居民提供這種“更好的生活”。
近年來,國內一線城市對城市更新的呼聲漸高,國內不少城市都對城市更新進行了有益探索,從“城市建設”到“城市改造”再到“城市更新”,標志著中國城市發展進入新階段。在城市規模有限的背景下,我國大城市已從增量時代進入存量時代,這也意味著,城市更新將成為城市發展的新增長點。
![城市更新如何與時俱進? 城市更新如何與時俱進?]()
城市更新的目的是什么?是為了更新而更新嗎?當然不是!如果為了這樣的目的,那么一切推倒重來即可。顯然不能如此。事實上,“更新”是以存量改造為主,所以我們做城市更新,需要與時俱進,進退有度。
一是城市更新是對居民生活的提升。城市更新重在傳承和延續,而不是大拆大建。城市更新的過程中,不應該摒棄原來原住民生活的需求,城市更新不應該更新掉老百姓日常生活需求。整個城市更新不僅是在建筑上的更新,更多的能夠慢慢改變這個街區的人口結構。從城市規劃的角度,城市更新需要減產、減地、減人、減功能,同時增水、增綠、增文、增品質,讓城市更新更好地融入百姓生活。
![城市更新如何與時俱進? 城市更新如何與時俱進?]()
二是城市更新應是對城市文脈的傳承創新。城市更新的目的,說到底是為了保持城市的活力,延續城市的生命力,而城市的活力和生命力,除了硬件,更在于文化和歷史。因此城市更新應當明確文化基因的重要性,著力延續歷史文脈,同時要賦予其適合時代和未來城市發展的使用功能,注重城市內涵的豐富和提升。城市更新項目規劃過程中要對城市文脈進行挖掘,同時還需要逐步引入公眾與社區的深度參與,建立和完善城市文化經濟的發展機制,最大程度發揮城市文脈的延續記憶、展示形象、提高市民認同感的作用。
三是城市更新要有“度”。城市更新作為一項公共政策有一個探索的過程,需要尋找到政策的“度”以平衡市場活力和公共利益。城市更新涉及經濟、社會、資源、環境等多個維度,評估城市更新因子的權重隨著發展時期、發展對象的不同而呈現出差異,因而要注重實施導向。新形勢下,城市更新理念應與時俱進,要利用創新探索,為城市更新打開新的維度。
四是城市更新應注重多方的參與、權力與利益的平衡。城市更新涉及面廣,觸及各方利益,因此 必須建立平衡機制,厚植城市更新動力。在城市更新發展過程中,政府、社群和企業三者應達到多贏的局面。城市更新不僅極大地改變城市面貌,提升城市發展品味,增強城市宜居度,而且,土地開發之后的增值收益,將從各個層面持續化地惠及各方。
五是城市更新不僅應著眼于物質環境的建設改造,還應重視非物質性的策略行動。如保護傳統地名與非物質文化遺產、鼓勵市民共同參與鄰里的更新改造、促進鄰里的社會交往與團結和改善社區的治安等等。
六是城市更新離不開智慧城市建設。智慧城市建設的目標是創造一個適宜樂居的城市生活環境,它是一項長期項目,隨著大數據、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的發展,以及國家政策、資本的支持,未來智慧城市建設將會涉及政務、金融、交通、醫療、教育、旅游、物流、社區治理等各個領域,取得新的突破。但無論發展到任何一個階段,智慧城市的核心目標都是人要鼓勵企業、技術人才、城市居民等多元利益相關者參與到智慧城市的建設過程之中。